上世紀90年代,魯酒也曾風靡全國。歷經行業(yè)調整之后,魯酒企業(yè)并未成為引領者。2006年,被寄予厚望的芝麻香型正式確立,魯酒試圖借此“利劍”打破局面,卻一直沒有改變名酒壓境、虎視眈眈的境況。
更有激進的觀點認為,很長一段時間內,許多魯酒企業(yè)沉醉于芝麻香的香型特點打造之中,致使今日魯酒大而不強,300億的酒水市場被外來名酒不斷蠶食。也有觀點認為,魯酒做芝麻香型,是追求差異化的一種體現(xiàn),和湖北、安徽的兼香類似,也是一種戰(zhàn)略選擇。
不過,某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山東酒企董事長對酒業(yè)家表示,公司已經基本不推芝麻香產品了。芝麻香對魯酒是不是已經成了偽命題?
芝麻香口感穩(wěn)定性備受關注
在業(yè)內,有關芝麻香的起源傳聞不絕于耳。一種說法是,芝麻香是在北方研制醬香未能成型的產物。但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均認為,芝麻香產品的口感穩(wěn)定性不足。
某知名酒企高管、知名釀酒大師曾私底下表示,香型是地理的產物,芝麻香就是濃香與醬香的“產物”,因為濃香釀不成,醬香也釀不成,所以就出現(xiàn)了芝麻香,這和當地的氣候、土壤等也有關系。
“芝麻香最大的問題是技術上,產品不太成熟,形成不好的口碑就是喝過之后不易醒酒,這是目前山東酒圈共同的認知。”一位業(yè)內資深人士認為,這是芝麻香的“原罪”。據記者了解,某全國一線酒企的中低端產品被指采用芝麻香型白酒作為調味酒,亦存在穩(wěn)定性不足的情況。
也有山東本地業(yè)內人士認為,芝麻香和醬香一樣,都需要長期貯存,才會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,當龍頭酒企提出芝麻香,打造芝麻香的時候,山東很多酒企一擁而上,不管高端、低端,全部都有,而且質量參差不齊,讓消費者對芝麻香產生了懷疑,這本質上是企業(yè)們沒有定力長期做好一件事情。
山東一位芝麻香型白酒廠家負責人認為,芝麻香不成功的根本原因,在于沒有形成整體的市場氛圍,這和芝麻香在初期的推廣有聯(lián)系。他介紹,在芝麻香型剛確立的時候,芝麻香型白酒生產企業(yè)急拿產品進行銷售,導致其存儲時間不夠,常常是一兩年的“新”酒就拿出來賣,酒喝后舒適度低,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了不好的印象。
魯酒發(fā)展遲滯,300億市場淪為全國性名酒戰(zhàn)場,芝麻香該“擔責”嗎?
在熟悉魯酒龍頭企業(yè)的以一位人士看來,香型不是主導品牌的核心因素,核心是消費者需求,消費者沒有那么關心香型,“茅臺不是因為醬香才賣的好,是因為茅臺大家才知道醬香”。
他認為,一定要解決一個問題,消費者為什么選擇消費芝麻香?“消費者憑什么喝?好喝還是有面子?”
在他看來,解決芝麻香消費者的利益點問題,本質上是魯酒企業(yè)的品牌的塑造問題,“不能用工業(yè)品思維做酒”。
“現(xiàn)在山東企業(yè)提芝麻香的很少了”,一位熟悉山東大型白酒企業(yè)的人士表示, “不是有香型就一定能全國化,茅臺不是因為醬香才當老大,是因為茅臺消費者才了解醬香。”
不過,也有業(yè)內人士認為,中國白酒的香型發(fā)展多年,仍然是濃醬清等幾大主流香型占主導,“一些企業(yè)堅持做芝麻香是為了做香型的差異化從而體現(xiàn)產品和品牌的差異化與特色”。
“做濃香做不過川酒,只有做品類化才能有差異。”熟悉山東白酒市場的一位業(yè)內人士認為,地產酒要有出路,品類化很重要,從現(xiàn)實看,外來酒占比低的地方幾乎都有自己獨特的品類,如湖北白云邊、安徽口子窖是兼香、安徽古井在大曲中加豌豆等。
放眼魯酒板塊,高端和次高端市場被全國性名酒牢牢占據,低度濃香仍是魯酒“主力軍”,眾多山東白酒企業(yè)正在百元價格帶上尋求突破。
“芝麻香對于山東的意義在于產區(qū)意義,如果芝香做起來也就意味著能夠更高端價位的產品。”諫策咨詢副總經理司勝軍對酒業(yè)家表示,之所以芝麻香做不起來,除芝麻香的工藝之外,跟消費者的認知也有關系,山東的消費者長期受低度濃香的影響,對口感的要求是綿甜爽凈,很明顯芝麻香并不是這種風格。
華策營銷咨詢公司董事長李童認為,打造差異化的方向沒錯,但芝麻香首先是技術上不成熟;其次山東的消費者已經轉變?yōu)檩p香重味;第三,山東多年被濃香口感培育,改弦更張難度大,魯酒不興的核心原因不在于芝麻香,而在于營銷和品牌塑造能力參差不齊。(酒業(yè)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