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能看到的趨勢不是真的趨勢。
近20年是中國經濟發(fā)展最激烈,也是變幻最快的時代。20年間,許多大型超市在中國如雨后春筍般開店布局。在上海、合肥、北京這樣的城市,只要是人口相對的集中地區(qū)域就有一家國際性的賣場。
但是最近幾年,由于經濟指數(shù)的放緩以及消費的疲軟,大型超市也面臨著關門潮。一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3年,全國大型零售賣場關門201家,到了2015,又有近200多家門店退出零售行業(yè)。截止今年,200多家的關店數(shù)量已經成為常態(tài)。一些還在勉強支撐的國外大型超市也是舉步維艱。
關店潮背后的推手
是何種原因,讓曾經叱姹風云的賣場在短短幾年間逐漸淡出歷史的舞臺呢?
一位曾在賣場經營多年的的店長告訴記者,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興起以及多樣性的便利是導致這場悲劇的幕后推手。
她告訴記者,剛剛過去的雙11,天貓平臺攬下的1200多億,其中就有大型賣場的份額,而這其中的份額接近30%-40%。
出于購物的便利性考慮,越拉越多的年輕群體選擇網(wǎng)絡購物,而且這一比例正在逐漸放大,這是無法避免的趨勢。
此外,隨著城市化的推進,傳統(tǒng)的商業(yè)中心也在向社區(qū)分流,許多小區(qū)的便利店營運而生,為購物者的便利提供更為完善的服務。
同樣,伴隨著對生活品質的追求,消費者更愿意追求更高品質的專賣實體店進行購物。
對于這一問題,安徽當?shù)匾唤洜I連鎖便利店多年的店主補充道,大型賣場是許多產品價格的天花板,無論是酒類、生鮮還是日用百貨都是依據(jù)廠家的的指導價在銷售,但是由于各項的進場費、條碼費以及扣點費用,迫使廠家提高進價,進而導致賣價高于同行。
從消費者角度來看,過往大部分的政商選擇購買購物卡作為福利發(fā)放,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不高。但是信息時代的到來,以及政務消費的管控,讓消費者變得更精打細算。許多價格虛高的產品被消費者拒之門外。
應對賣場變化,酒商應做出的三大改變
面對這樣一種境況,曾“飽受欺凌”的酒商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,例如:
1、 適度放棄部門費用高、回款難且銷售不佳的超市。放棄并不意味著退出,二是為了更好地選擇。
2、 減少多款產品的供應,聚焦自己的核心產品,做好產品的價格標桿。
3、 全年的陳列、地推費用可以適當調節(jié)為三節(jié)投放,同樣將長期的導購改為節(jié)日期間的臨時導購,保證資源效率的最大化。
4、對于部分二三線的白酒品牌,建議放棄這樣的渠道。大型超市做不做,并不會帶來致命的影響,反而是應該更加注重線上線下結合的新型模式合作,把工作重點放到煙酒店、社區(qū)便利以及火爆餐飲店上來。(微酒)